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作專題交流研討發言
12月19日,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結合分管工作,深入思考并作交流研討發言。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當好表率,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大貢獻。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茂盛在交流發言時說,“十四五”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國情作出的科學決策。我們要扛起新時代賦予人大工作的歷史使命,擔起助推全縣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繪就現代化治理的價值底色,著力推動學前教育發展,健全養老服務機制,解決看病就醫難題,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要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建設省際工業園區。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陳鑫杰在交流發言時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聚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重大問題,為我們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我們要堅持與黨委同向,在服務中心大局上體現新擔當;要堅持與發展同行,在增強監督實效上謀求新作為;堅持與代表同心,在發揮主體作用上激發新活力;堅持與時代同步,在加強自身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汪平在交流發言時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期間的輝煌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科學制定了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新發展理念,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回顧輝煌成就,必須要堅定“四個自信”;必須要認清“百年變局”,審視機遇挑戰;必須做到“四個堅持”,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河鎮黨委書記丁勁松在交流發言時說,必須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入腦入心,推深做實;必須深刻領會五中全會精神,深謀高河“十四五”發展規劃,積極做好圍繞發展特色產業抓謀劃、圍繞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抓謀劃、圍繞重點項目建設抓謀劃、圍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抓謀劃、圍繞提升縣城文明城市管理服務水平抓謀劃等五項工作;必須扎實做好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征地拆遷、社會平安、關注弱勢群體等工作。
縣政協副主席、縣教育總督學陳新在交流發言時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這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主題、新方向、新目標、新任務,我們要全面準確領會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到位。要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科學編制教育“十四五”規劃,把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夯實高質量教育體系基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完善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積極謀劃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縣政協副主席李安勝在交流發言時說,要抓好理論學習,提高本領能力,以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推動能力大提升;要把握發展大局,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要創新協商議政方式方法和平臺載體,強化履職創新引領,充分發揮“委員工作室、委員接待日、委員大講堂、政協論壇”等平臺作用,通過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全面推動新時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在懷寧改革發展穩定中彰顯政協擔當。
縣政協副主席、縣人社局副局長孫紅梅在交流發言時說,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戰略指引,是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把牢“方向舵”,夯實政治思想基礎,緊扣中心服務大局,當好“智囊團”,搭建“連心橋”,務實為民增添福祉,練好“基本功”,進一步建立委員聯誼機制、聯系載體,不斷拓展履職平臺,持續開展委員履職能力培訓,助推美好懷寧建設。
縣政協副主席、縣審計局局長鄭三玲在交流發言時說,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貫穿政協履行職能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既要提高認識,又要密切聯系實際;要緊扣我縣“十四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找準雙向發力的著力點,做到目標明確、精準作為。要認真謀劃好政協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科學設置調研科目和協商議題,同心協力搞好政治協商,積極有序推進民主監督,扎實有效開展參政議政,努力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記者 陳銳)